图论
图论基础
图论基础概念
有限图:顶点数和边数有限的图称为有限图。
平凡图:只有一个顶点的图。
零图:一个没有边的图被称为零图。
n阶图:顶点数为n的图。
$(n,m)$图:顶点数为 𝑛 的图,边数为 𝑚 的图
边的重数:连接两个相同顶点的边的条数
环 :端点重合为一点的边
简单图:无环无重边的图;其余的图称为复合图
顶点 𝑢 与 𝑣 相邻接
顶点 𝑢 与 𝑣 间有边相连接
𝑢 与 𝑣 称为边的两个端点
通常规定一个顶点与自身是邻接的
顶点 𝑢 与边 𝑒 相关联:顶点 𝑢 是边 𝑒 的端点
边 $e_1$与边 $e_2$相邻接:边 $e_1$ 与边 $e_2$ 有公共端点
途径:有限非空序列 $ w = v_0e_1v_1e_2v_2 \ldots e_kv_k $,$ e_i $ 端点 $ v_{i-1}, v_i $。途径长度为边数;$ v_0, v_k $ 分别为起点终点。
迹:边不重复的途径。
- 路:顶点不重复的途径。
- 闭途径、闭迹与圈:起点终点重合的途径、迹、路。闭迹也称为回路。长度为 $ k $ 的圈称为$k$圈,$𝑘$ 为奇数(偶数)时称为奇(偶)圈
- 顶点间距离:$ u, v $ 间最短路长度 $ d(u, v) $。
- 顶点间的连通性:$ u, v $ 间存在途径。
- 连通图:连通图中任意两点连通。若图 $ G $ 不连通,则其补图连通。
- 连通分支:非连通图极大连通部分。连通分支个数,称为分支数。
- 图的直径:$ d(G) = \max \{d(u, v) | u, v \in V \}$。
Peterson图
Peterson图是K5的线图的补图。Petersen图的同构多种多样,其自同构有120种。
图同构
同构图:顶点数相同,边数相同,结构相同
数学定义: 两个图 $ G_1 = (V_1, E_1) $ 和 $ G_2 = (V_2, E_2) $ 是同构的,如果存在一个双射 $ f: V_1 \rightarrow V_2 $,使得对于所有 $ u, v \in V_1 $,$ (u, v) \in E_1 $ 当且仅当 $ (f(u), f(v)) \in E_2 $。且 $xy$ 和 $m(x)m(y)$ 重数相同,称$G_1, G_2$ 同构。关键在于找到这个双射。
几种典型的图
完全图
$n$个顶点的完全图:$n$阶完全图,用$K_n$表示
$𝐾_𝑛$ 的边数为 $\frac{n(n-1)}{2}$
偶图
点集可以分解为两个子集 $𝑋$ 和 $𝑌$,使得每条边的一个端点在 $𝑋$ 中,另一个在 $𝑌$ 中
性质:
- 偶图中没有环与三角形,可以有重边。
- 完全偶图:$𝑋 (𝑌)$ 的每个顶点与 $𝑌 (𝑋)$ 的每个顶点相连,任取 $𝑋, 𝑌$ 中各一点均有边相连
- $k$正则偶图:每个顶点度数均为$k$,$k$正则偶图的两个顶点子集包含顶点个数相等。
补图
$对于一个简单图 G=(V, E) , 令集合 E_{1}=\{u v \mid u \neq v, u, v \in V\} 称图 H=\left(V, E_{1} \backslash E\right) 为 G 的补图$
注意:
- 只有简单图才能定义补图
- 图和其补图顶点集合相同
- 任意一对顶点相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在补图中不相邻
- 𝑛 阶简单图边数与其补图边数之和等于 $𝐾_𝑛$ 的边数 $\frac{n(n-1)}{2}$
自补图
如果 𝐺 与其补图同构,则称 𝐺 为自补图。并不是任意一个简单图都是自补图
定理
利用 𝑛 阶图边数与其补图边数之和为 $𝐾_𝑛$ 的边数
顶点的度
顶点度:在图 $ G $ 中,顶点 $ v $ 的度 $ d(v) $ 是指与 $ v $ 关联的边的数目。
相关概念:
- 最小度:图 $ G $ 的最小度 $ \delta(G) $ 是所有顶点中度数最小的值。
- 最大度:图 $ G $ 的最大度 $ \Delta(G) $ 是所有顶点中度数最大的值。
- 奇点:度数为奇数的顶点称为奇点。
- 偶点:度数为偶数的顶点称为偶点。
- 正则图:设 $ G = (V, E) $ 为简单图,如果对所有节点 $ v $ 有 $ d(v) = k $,则称 $ G $ 为 $ k $ 正则图。这意味着图中的每个顶点都有相同的度数 $ k $。
握手定理
握手定理:
推论:
- 任何图中,奇点个数为偶数
- 正则图的阶数和度数不同时为奇数
图的度序列
图 $G$ 的各个点的度 $d_1, d_2, \ldots, d_n$ 构成的递增非负整数组 $(d_1, d_2, \ldots, d_n)$ 称为 $G$ 的度序列。
- 一个图的度序列与序列中元素排列无关。
- 每个图对应唯一一个度序列。
- 同构的图具有相同的度序列。
度序列判别定理
定理:
非负整数组 $(d_1, d_2, \ldots, d_n)$ 是图的度序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序列中元素的总和为偶数。
充分性:构造对应度序列的图
数组中为奇数的数字个数必为偶数
若 $𝑑_i$ 为偶数,则在与之对应的点作 $\frac{𝑑_𝑖}{2}$ 个环
对于剩下的偶数个奇数,两两配对后分别在每配对点间先连一条边,然后在每个顶点做环
必要性:握手定理得到,一个图的度数和为偶数。
图序列
一个非负整数组如果是某简单图的度序列,我们称它为可图序列,简称图序列
存在问题:什么样的非负整数组是图序列?(彻底解决)
计数问题:一个图序列对应多少不同构的图?(解决的不好)
构造问题:如何画出图序列对应的所有不同构图?(没有解决)
图序列判别定理(Havel-Hakimi 定理)
定理:
给定一个非负整数序列 $(d_1, d_2, \ldots, d_n)$,其中 $d_1 \geq d_2 \geq \ldots \geq d_n$,则该序列是图序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:对于序列 $(d_2 - 1, d_3 - 1, \ldots, d_{d_1+1} - 1, d_{d_1+2}, \ldots, d_n)$,它也是一个图序列。
度的性质
定理:
证明:鸽笼原理
- 情形 1:图 $G$ 没有孤立点
- 在没有孤立点的情况下,每个顶点的度数 $d(v)$ 必须满足 $1 \leq d(v) \leq n - 1$。
- 根据鸽笼原理,由于有 $n$ 个顶点和 $n - 1$ 个可能的度数,至少有两个顶点的度数相同。
- 情形 2:图 $G$ 只有一个孤立点
- 假设 $G_1$ 是图 $G$ 去掉孤立点后的部分。
- 在 $G_1$ 中,每个非孤立顶点的度数 $d(v)$ 满足 $1 \leq d(v) \leq n - 2$。
- 同样根据鸽笼原理,由于 $G_1$ 有 $n - 1$ 个顶点和 $n - 2$ 个可能的度数,至少有两个顶点的度数相同。
- 情形 3:图 $G$ 有两个以上的孤立点
- 如果图 $G$ 有两个或更多的孤立点,那么在这些孤立点之间不存在边。
- 在这种情况下,定理显然成立,因为孤立点的度数为 0,而其他非孤立点的度数至少为 1。
- 因此,至少有两个顶点的度数相同(即,孤立点的度数相同)。
子图
如果图 $ H $ 的顶点集 $ V(H) $ 是图 $ G $ 的顶点集 $ V(G) $ 的子集,并且 $ H $ 的边集 $ E(H) $ 是 $ G $ 的边集 $ E(G) $ 的子集,则称 $ H $ 为 $ G $ 的子图,记为 $ H \subseteq G $。
- 如果 $ H $ 不等于 $ G $,则称 $ H $ 为 $ G $ 的真子图。
点导出子图:
- 对于 $ V’ \subseteq V(G) $,以 $ V’ $ 为顶点集,包括所有两个端点都在 $ V’ $ 中的 $ G $ 的边所组成的图,称为 $ G $ 的点导出子图,记为 $ G(V’) $。
边导出子图:
- 对于 $ E’ \subseteq E(G) $,以 $ E’ $ 为边集,由 $ E’ $ 中所有端点构成的点集所组成的图,称为 $ G $ 的边导出子图,记为 $ G(E’) $。
生成子图:
- 如果图 $ G $ 的一个子图包含 $ G $ 的所有顶点,则称该子图为 $ G $ 的一个生成子图。
简单图的生成子图数量:
- 删点: $ G - V $ - 删除顶点集 $ V $ 中的顶点及相关联的边。
- 删边: $ G - E $ - 删除边集 $ E $ 中的边,不删除顶点。
- 并运算: $ G + H $ - 将两个图中的点和边合并成新图,适用于不相交的图。
- 交运算
- 差运算: $ G - H $ - 从 $ G $ 中删除 $ H $ 中的边得到新图。
- 对称差运算(环和): $ G \Delta H = (G \cup H) - (G \cap H) $ - 两个图的并集与交集的差集。
- 联运算: 未具体定义,将两个不相交图的每个顶点相互连接。
积运算
在图论中,积运算是将两个图组合成一个新的图的方法。具体定义如下:
- 定义:设 $ G_1 = (V_1, E_1) $ 和 $ G_2 = (V_2, E_2) $ 是两个图。
- 操作:构造一个新的图,其顶点集为 $ V = V_1 \times V_2 $,即两个顶点集的笛卡尔积。
- 连接规则:对于 $ V $ 中的任意两点 $ u = (u_1, u_2) $ 和 $ v = (v_1, v_2) $,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,将 $ u $ 和 $ v $ 连接:
- $ u_1 = v_1 $ 且 $ u_2 $ 与 $ v_2 $ 在 $ G_2 $ 中相邻;
- $ u_2 = v_2 $ 且 $ u_1 $ 与 $ v_1 $ 在 $ G_1 $ 中相邻。
- 结果:通过这种方式构造的新图称为 $ G_1 $ 与 $ G_2 $ 的积图,记为 $ G_1 \times G_2 $。
- 举例:可以用于定义超立方体
合成运算
合成运算是图论中另一种将两个图组合成新图的方法。具体定义如下:
- 定义:设 $ G_1 = (V_1, E_1) $ 和 $ G_2 = (V_2, E_2) $ 是两个图。
- 操作:构造一个新的图,其顶点集为 $ V = V_1 \times V_2 $,即两个顶点集的笛卡尔积。
- 连接规则:对于 $ V $ 中的任意两点 $ u = (u_1, u_2) $ 和 $ v = (v_1, v_2) $,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,将 $ u $ 和 $ v $ 连接:
- $ u_1 $ 与 $ v_1 $ 在 $ G_1 $ 中相邻;
- $ u_1 = v_1 $ 且 $ u_2 $ 与 $ v_2 $ 在 $ G_2 $ 中相邻。
- 结果:通过这种方式构造的新图称为 $ G_1 $ 与 $ G_2 $ 的合成图,记为 $ G_1 [G_2] $。
偶图判定定理
定理:
必要性
假设 $ G $ 是一个偶图 $ (X, Y) $,且 $ C = v_0v_1 \ldots v_kv_0 $ 是 $ G $ 中的一个圈。不失一般性,我们假定 $ v_0 \in X $。那么,根据偶图的定义,$ v_{2i} \in X $ 且 $ v_{2i+1} \in Y $。因此,$ v_k \in Y $。所以,$ C $ 是一个偶圈。
充分性
在图 $ G $ 中任意选取一个点 $ u $,我们定义集合 $ V $ 的分类如下:
$ X = \{ x | d(u, x) = 2k, x \in V(G) \} $
$ Y = \{ y | d(u, y) = 2k + 1, y \in V(G) \} $
我们需要证明的是 $ X $ 中的任意两点 $ v $ 和 $ w $ 不邻接。
假设 $ v $ 和 $ w $ 是 $ X $ 中的任意两个顶点。设 $ P $ 是一条最短的 $ (u, v) $ 路径,而 $ Q $ 是一条最短的 $ (u, w) $ 路径。设 $ z $ 是 $ P $ 和 $ Q $ 的最后一个交点。由于 $ P $ 和 $ Q $ 是最短路径,$ P $ 和 $ Q $ 中从 $ u $ 到 $ z $ 的段长度相同,因此它们的奇偶性也相同。又因为 $ P $ 和 $ Q $ 的长度均为偶数,所以 $ P $ 和 $ Q $ 中从 $ z $ 到 $ v $ 的段和从 $ z $ 到 $ w $ 的段奇偶性也相同。
如果 $ v $ 与 $ w $ 邻接,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奇圈,这与 $ G $ 是偶图的事实相矛盾。因此,$ v $ 和 $ w $ 不邻接。这证明了 $ G $ 是一个偶图。
图的代数表示
代数表示主要有邻接矩阵、关联矩阵
邻接矩阵
定义:$\text { 设 } G \text { 为 } n \text { 阶图, } V=\left\{v_{1}, \cdots, v_{n}\right\} \text {, 邻接矩阵 } A(G)=\left(a_{i j}\right)$。其中$a_{ij}$是$v_i$,$v_j$之间的边数。
性质:
- 其具有非负性与对称性
- 同一图的不同形式的邻接矩阵是相似矩阵
- 如果 $𝐺$ 为简单图,$𝐴(𝐺)$ 为布尔矩阵
定理: $G$ 连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$A(G)$ 不与矩阵 $\left(\begin{array}{l}A_{11}, 0 \\ 0, A_{22}\end{array}\right)$ 相似, 非连通图的邻接矩阵一定能够写成准对角矩阵形式。
定理:$\text { 记 } A^{k} \text { 的元素为 }\left\{a_{i j}^{k}\right\}, a_{i j}^{k} \text { 为 } v_{i} \text { 到 } v_{j} \text { 长度为 } k \text { 的途径条数 }$。
- 推论:对简单图, $A^{2}$ 的元素 $a_{i i}^{2}$ 是 $v_{i}$ 的度数; $A^{3}$ 的元素 $a_{i i}^{3}$ 是含 $v_{i}$ 的三角形个数的 2 倍
最短路算法
Dijkstra算法
算法流程:
初始化:所有结点都未被访问,将源点的距离设为0,其他结点的距离设为$\infty$
循环$n$次:
找到表中还没被访问的、距离不为$\infty$的结点。如果没有,则退出循环。
将该结点设置为已被访问
更新表中的距离为$min(「到结点j的距离」,「到结点i的距离」+「结点i到j的距离」)$
如果有路径数组,则需要在更新最短距离的同时更新路径。如果到
节点i的距离
+结点i到j的距离
更小,则paths[j]=i
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$O(n^2)$
伪代码:
1 | #初始化 |
Bellman-Ford最短路算法
算法流程:
初始化:将源点的距离设为0,其他结点的距离设为$\infty$。path数组初始化为null。
循环$n-1$次:对所有的边$e(i,j)$,如果$d(j)>d(i)+e(i,j)$。(d[i]是源点到i点的最短距离)
- $d(j)=d(i)+e(i,j)$
- $path[j]=i$
第$k$次得到的$d$数组是源点经过至多$k$个中间点,到其他点的最小值。
算法复杂度:$O(mn)$
伪代码:
1 | distance=[infinity _ for i in range(n)] |
改进的Bellman-Ford最短路算法
如果$d(i)$上一次没有改变,则这一次不需要执行$d(j)>d(i)+c(i,j)$。(要改变上一次就改变了)
改进后的算法流程:
- 初始化:将源点的距离设为0,其他结点的距离设为$\infty$。path数组初始化为null。
- 将源点$s$加入队列$q$当中。
- 如果队列不为空,则:
- 取出队列顶部的结点$i$
- 对所有以$i$为起点的边$e(i,j)$,如果$d(j)>d(i)+e(i,j)$。
- $d(j)=d(i)+e(i,j)$
- $path[j]=i$
- 如果队列$q$中不含有$j$,则$q.push_back(j)$
树
不含圈的图称为无圈图。树是连通的无圈图。森林也是无圈图。
树叶:树叶是一度的顶点。
树的六种等价定义
- 𝑇 是树
- 𝑇 是含有 𝑛 − 1 条边的无圈图
- 𝑇 中任意两点连通,且有 𝑛 − 1 条边
- 𝑇 连通,且任意边都是割边
割边:删掉该边图就不连通了
- 任意两点仅有一条路
- 𝑇 无圈,加入任意一条边后,𝑇 有且仅有一个圈
定理
[!Note]
具体的证明看课件:graph-5.pdf。
树与森林都是偶图
因为它们不包含奇圈,也就是圈长度为0
每棵非平凡树至少有两片树叶
反证法:如果不是,则要么不存在最长路(两端点度为1),要么树中存在圈
图 𝐺 是树当且仅当 𝐺 中任意两点都被唯一的路连接。
设$T$是$(n,m)$树,有$m=n-1$。多了就有圈,少了就不连通。推论:具有 $k$ 个分支的森林有 $𝑛 − 𝑘$ 条边。
每个$n$阶连通图的边数至少为$n-1$
任意树$T$两个不邻接结点加上一条边后,可得到唯一圈。
设$G$是树且$\Delta \geq k$,$G$至少有$k$个一度结点。$\Delta$指的是树中度最大的顶点的度。
若森林 $G$ 有 $2 k$ 个奇数度顶点, 则 $G$ 中有 $k$ 条边不重合的路 $P_{1}, \cdots, P_{k}$ 满足 $E(G)=\bigcup_{i} E\left(P_{i}\right)$
树的度序列的充分必要条件:设 $S=\left\{d_{1}, \cdots, d_{n}\right\}$ 满足: $d_{1} \geq \cdots \geq d_{n} \geq 1, \sum d_{i}=2(n-1)$ , 存在树 $T$ 度序列为 $S$ 。
树的中心
- 图的顶点的离心率:$e(v) = \max\{d(u, v)|u \in V\}$。(一个顶点与其他顶点之间的最大距离)
- 图的半径:$r = \min\{e(v)|v \in V\}$。(所有顶点的离心率的最小值)
- 图的中心点:离心率等于半径的点。
- 图的中心:中心点的集合。
定理:树的中心由一个点或两个相邻点组成。
生成树
概念
若图 $𝐺$ 的一个生成子图𝑇 是树,称它为 $𝐺$ 的一棵生成树。
- 生成树的边称为树枝,𝐺 中非生成树的边称为弦
- 在连通边赋权图 $𝐺$ 中总权值最小的生成树,称为最小生成树
- 生成树一般不唯一
- $s$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路构成一棵树
定理
每个连通图 $𝐺$ 至少包含一棵生成树。推论:若 $𝐺$ 是 $(𝑛,𝑚)$ 连通图,则 $𝑚 ≥ 𝑛 − 1$。
可以用破圈法求生成树
记图$G$中生成树的个数为$ \tau(G) $, 有$ \tau(G)=\tau(G-e)+\tau(\text { G.e })$。
图 $𝐺$ 中,删掉边 $𝑒$ 后,把 $𝑒$ 的两个端点重合,得到的图记为 $𝐺.e$
设 $G$ 是顶点集合为 $V(G)=\left\{v_{1}, \cdots, v_{n}\right\}$ 的图, 设 $A=\left(a_{i j}\right)$ 是 $G$ 的邻接矩阵, $C=\left(c_{i j}\right)$ 是 $n$ 阶方阵, 其中:
则 $G$ 的生成树棵数为 $C$ 的任意一个余子式的值。
定理中的矩阵 $𝐶$ 又称为图的 Laplace 矩阵,定义为 $𝐶 = 𝐷(𝐺) − 𝐴(𝐺)$。其中:$𝐷(𝐺)$ 为度对角矩阵,即主对角元为对应顶点度数,其余元素为 0;$𝐴(𝐺)$ 是邻接矩阵
最小生成树算法
Kruskal算法
算法流程:
- 选择权值最小边 $𝑒_1$
- 若已经选定边 $𝑒_1, 𝑒_2, · · · , 𝑒_𝑘$ , 则从 $𝐸 − {𝑒_1, 𝑒_2, · · · , 𝑒_𝑘 }$ 中选择最小边 $𝑒_𝑘+1$, 使$𝑒_1, 𝑒_2, · · · , 𝑒_𝑘$ 无圈。
- 不能增加边时,停止
管梅谷破圈法
算法流程:
- 从任意圈开始,去掉圈中权值最大的一条边
- 不断破圈,直到 $G$ 中没有圈为止
Prim算法
- 任选一个顶点$u$,选择与$u$关联的权值最小的边作为最小生成树的第一条边$e_1$
- 在与已经选取边只有一个公共端点的边中,选取权值最小的边。直到选取$n-1$条边为止
根树
概念
每条边都有一个方向的树称为有向树。
- 以 $𝑣$ 为终点和起点的边数称为 $𝑣$ 的入度和出度
- 入度与出度之和称为点 $𝑣$ 的度
一棵有向树,如果恰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 0,其余顶点入度为 1,这样的的树称为根树。
- 入度为 0 的点称为树根
- 出度为 0 的点称为树叶
- 入度为 1,出度大于 1 的点称为内点
- 内点和树根统称为分支点
- 顶点 $𝑣$ 到树根的距离称为 $𝑣$ 的层数
- 最大层数称为树高
- 对于根树,由其中节点及其后代导出的子图,称为子根树
几种不同类型的根树
m元树
对于根树,若每个分支点至多𝑚 个儿子,称为𝑚 元根树;若每个分支点恰有 𝑚 个儿子,称它为完全 𝑚 元树。
定理:在完全 $𝑚$ 元树中,若树叶数为 $𝑡$ , 分支点数为 $𝑖$ , 则$(m-1)i=t-1$。
有序树与完全树
对于根树$𝑇$,若规定了每层顶点的访问次序,这样的根树称为有序树:一般次序为从左至右。
二叉树
$𝑚$ 元树中,应用最广泛的是二元树。
有序树转化为二元树的方法:
- 从根开始,保留每个父亲同其最左边儿子的连线,撤销与别的儿子的连线
- 兄弟间用从左至右的有向边连接
- 直接位于给定结点下面的儿子,作为左儿子,对于同一水平线上与给定结点右邻的结点,作为右儿子
二元树的遍历:找到一种方法,每个结点恰好访问一次。有三种常用遍历方法:先序遍历、中序遍历、后序遍历。
最优二叉树
设 $T$ 是二元树, 若对所有 $t$ 片树叶赋权 $w_{i}(1 \leq i \leq t)$ , 权值为 $w_{i}$ 的树叶层数记为 $L\left(w_{i}\right)$ , 称 $W(T)=\sum_{i=1}^{t} w_{i} L\left(w_{i}\right)$ 为该二元树的权。
$𝑊 (𝑇 )$ 最小的二元树称为最优二元树。
Huffman 算法:
- 令 $S=\left\{w_{1}, \cdots, w_{t}\right\}$
- 从 $S$ 中取出两个权值最小者 $w_{i}, w_{j}$
- 画结点 $v_{i}, v_{j}$ , 权值 $w_{i}, w_{j}$ , 画 $v_{i}$, $v_{j}$ 的父亲 $v$ ,权值 $w_{i}+w_{j}$
$S \leftarrow\left(S-\left\{w_{i}, w_{j}\right\}\right) \cup\left\{w_{i}+w_{j}\right\}$
如果 $S$ 只含一个元素, 停止, 否则转第二步
最小Steiner树
给出一个图$G=(V,E)$,和一个终端顶点集合$N$。
Steiner树问题:找到一个$G$的子树$T$,覆盖所有的$N$,并且权值和最小。
- 当$N=V$的时候,是最小生成树问题
- 当$|N|=2$的时候,是最短路径问题
与最小生成树问题不同,Steiner树问题允许在树中添加图中未标记为终端顶点的其他顶点(称为Steiner顶点),以帮助降低总权重。
Steiner树是一个NP完全问题,因为其可以和X3C问题(已知的NP完全问题)一一对应。
X3C问题:有一个集合X,它包含n个元素,以及一个集合S,它包含一些3个元素的子集,这些子集都是X的子集。X3C问题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子集S’,它是S的子集,并且S’中的每个子集都是X的一个恰好覆盖,即每个子集都恰好覆盖X中的一个元素,并且每个元素都被恰好一个子集覆盖
所以需要用近似算法来解决Steiner树问题。
Metric闭包
以$u$和$v$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顶点$u$和$v$之间的边的权值,就可以得到metric闭包。
在metric闭包中:
- 边的权重满足三角不等式:$d(A, C) \leq d(A, B) + d(B, C)$
- 最小Steiner树在图中的成本等于最小Steiner树在其metric闭包中的成本
而在Metric闭包中,最小生成树的成本不超过两倍的最小Steiner树的成本,所以可以用最小生成树去近似最小Steiner树。参考文章
图的连通性
割边与割点
割边(桥):若$w(G-e)>w(G)$,则称$e$为$G$的一条割边。
割点:若 $E(G)$ 可划分为两个非空子集 $E_1, E_2$,使 $G(E_1)$ 和 $G(E_2)$ 以点 $v$ 为公共顶点,称 $v$ 为 $G$ 的割点。
$w(G)$表示图$G$的连通分支数
定理
- $𝑒$ 是图 $𝐺$ 的割边当且仅当 $e$ 不在 $G$ 的任何圈中
- 推论:$𝑒$ 为连通图 $𝐺$ 的一条边,若 $𝑒$ 含于 $𝐺$ 的某圈中,则 $𝐺$ − $𝑒$ 连通
- 无环非平凡图 $G$,$v$ 是 $G$ 的割点,当且仅当 $w(G - v) > w(G)$。
$v$ 是树 $T$ 的割点,当且仅当 $v$ 是分支点。
一个顶点 $v$ 是无环连通图 $G$ 的割点,当且仅当满足以下条件:$V(G - v)$ 可以划分为两个非空子集 $V_1, V_2$,对于所有 $x \in V_1, y \in V_2$,顶点 $v$ 在每一条连接 $x$ 与 $y$ 的路上。
块
没有割点的连通图称为块图,简称块。
满足如下性质的 $𝐺$ 的子图 $𝐵$ 称为 $𝐺$ 的块:
- 它本身是块
- 没有真包含 $𝐵$ 的 $𝐺$ 的块存在
定理
- 若简单图 $𝐺$ 满足 $|𝑉(𝐺)| \geq 3$,则 $𝐺$ 是块的充要条件为其中任意两顶点位于同一圈上。
- $v$ 是 $𝐺$ 的割点当且仅当 $v$ 至少属于 $𝐺$ 的两个不同块。
点割集和边割集
点割集
给定连通图 $G$,设 $V’ \subseteq V$,若 $G - V’$ 不连通,称 $V’$ 为 $G$ 的一个点割集:
- 含有 $k$ 个顶点的点割集称为k顶点割。
- 点数最少的顶点割称为最小顶点割。
若 $G$ 有顶点割,最小顶点割的顶点数称为 $G$ 的点连通度,否则称 $𝑛 − 1$ 为其点连通度。$G$ 的点连通度记为 $\kappa(G)$。
- 若不连通,$\kappa(G) = 0$。
- 若 $\kappa(G) \geq k$,称 $G$ 是k连通的:
边割集
最小边割集所含边数称为图的边连通度,记为 $\lambda(G)$。
- 若 $G$ 不连通,则定义 $\lambda(G) = 0$。
- 若 $\lambda(G) \geq k$,称 $G$ 是k边连通的。
定理
Whitney定理:对任意图 $G$,有 $\kappa(G) \leq \lambda(G) \leq \delta(G)$。
其中$\kappa(G)$是点连通度,$\lambda(G)$是边连通度,图的最小度数是$\delta(G)$。
对任意 $(n, m)$连通图$G$, 有 $\kappa(G) \leq\lfloor 2 m / n\rfloor$
- 设$G$是$(n, m)$单图, 若 $\delta(G) \geq\lfloor n / 2\rfloor$ , 则 $G$ 连通
- 设 $G$ 是 $(n, m)$ 单图,若对 $\forall k \in \mathbb{Z}$,有 $\delta(G) \geq \frac{(n+k-2)}{2}$,则 $G$ 是 $k$ 连通的
- 设 $G$ 是 $n$ 阶单图,若 $\delta(G) \geq \lfloor n / 2 \rfloor$,则有 $\lambda(G) = \delta(G)$。
分离集
设 $S$ 为 $G$ 的一个顶点子集或边子集,若 $u, v$ 不在 $G-S$ 的同一分支上,称 $S$ 分离 $u, v$。
定理
Menger定理:
$G$ 中分离 $x, y$ 的最少点数等于独立的 $(x, y)$ 路的最大数目。
也可以表述为:一个非平凡图 $G$ 是 $k \geq 2$ 连通的,当且仅当 $G$ 的任意两个顶点 $u, v$ 间至少存在 $k$ 条内点不交的 $(u, v)$ 路。
$G$ 中分离 $x, y$ 的最少边数等于边不重的 $(x, y)$ 路的最大数目。
也可以表述为:一个非平凡的图 $G$ 是 $k \geq 2$ 边连通的,当且仅当 $G$ 的任意两个顶点间至少存在 $k$ 条边不重的 $(u, v)$ 路。
推论:对于一个阶至少为 3 的无环图 G , 下面三个命题等价:
- G 是 2 连通的
- G 中任意两点位于同一个圈上
- G 无孤立点, 且任意两条边在同一个圈上
最大流和最小割
基础概念
Flow network定义
流网络的定义:
有向图
边有容量属性
有source节点(源节点)s和sink(汇节点)节点t
割(Cut)
一个割将结点划分为两部分:$S$和$T$,使得源节点$s$属于$S$,汇节点$t$属于$T$。
分割的容量(capacity)指的是从$S$(不是$s$)出发的边的权重之和。最小割问题就是找一个cut,使得分割的容量最小。
流(Flow)
每条边都有一个流,每条边的流需要满足:
- 不超过边的容量
- 除了$s$和$t$,其他点流入需要等于流出。
最大流问题就是找到一个流法,使得汇入$t$的流最大。
可以类比为,$s$是一个水库,水流通过管道(边)流向不同的区域(顶点),最终到达汇点𝑡,比如一个污水处理厂。在这个过程中,水流流量不能超过管道的容量,并且每个交叉点的水量必须保持平衡,不能有水积聚或流失。
最大流最小割定理
基础定理
- 设 $f$ 为一个流,$(S, T)$ 为任意的 $s-t$ 割。那么,穿过这个割的净流量等于到达 $t$ 的流量。
- 到达$t$的流量最多是割的容量。(穿过割的净流量不一定等于割的容量)
- 设 $f$ 为一个流,$(S, T)$ 为一个 $s-t$ 割,其容量等于流 $f$ 的值。那么 $f$ 是一个最大流,$(S, T)$ 是一个最小割。
最大流最小割定理
参考:[算法竞赛入门] 网络流基础:理解最大流/最小割定理 (蒋炎岩)
寻找最大流——Ford-Fulkerson算法
参考:13-2: Ford-Fulkerson Algorithm 寻找网络最大流
步骤:
- 初始化:首先,需要将网络中所有边的流量初始化为0(或者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设置为其他初始值)。同时,需要保留一个残余网络,用于记录每条边的剩余容量,即还能增加的流量。
- 寻找增广路径:在残余网络中寻找一条从源点到汇点的路径,这条路径上的所有边都有剩余容量大于0。这样的路径称为增广路径。如果存在这样的路径,则执行下一步;如果不存在,算法结束,当前网络流即为最大流。
- 计算瓶颈容量:在增广路径上,找到所有边中剩余容量最小的那一个,这个剩余容量即为瓶颈容量。这个值决定了我们可以沿增广路径增加多少流量。
- 增广流量:沿着增广路径,将每条边的流量增加瓶颈容量,同时需要减少残余网络中对应边的剩余容量(因为流量增加了,所以剩余容量相应减少)。对于增广路径上的每条边,还需要在残余网络中增加一条反向边,其容量等于增广路径上该边的增流量,用于表示流量的可逆性。
- 重复:返回第二步,继续寻找新的增广路径,直到无法找到增广路径为止。
定理:一个流 $f$ 是最大流,当且仅当不存在增广路径。
寻找最小割:13-5: 最小割 Min-Cut
欧拉图
在欧拉图中,可以通过图中的一条路径经过每条边恰好一次并返回起点。这条路径被称为欧拉回路(也称为欧拉环游或欧拉闭迹)。
定理
- 下列陈述对于非平凡连通图 $𝐺$ 是等价的:
- 𝐺 是欧拉图
- 𝐺 的顶点度数为偶数
- 𝐺 的边集合能划分为圈
- 连通图是欧拉图当且仅当每个点的度数是偶数。
- 推论:连通非欧拉图存在欧拉迹当且仅当只有两个顶点度数为奇数
求欧拉环游的算法
Fleury算法
Fleury算法用于在欧拉图中求出一条具体欧拉环游。复杂度为$O(m^2)$。
算法流程如下:
- 任意选择一个顶点 $v_{0}$,置 $w_{0}=v_{0}$。
- 假设迹 $w_{i}=v_{0} e_{1} v_{1} \cdots e_{i} v_{i}$ 已经选定,按下述方法从 $E-\left\{e_{1}, e_{2}, \cdots, e_{i}\right\}$ 中选取边 $e_{i+1}$:
- $e_{i+1}$ 与 $v_{i}$ 相关联。
- 除非没有别的边可选择,否则 $e_{i+1}$ 不能是 $G_{i}=G-\left\{e_{1}, e_{2}, \cdots, e_{i}\right\}$ 的割边。
- 当以上操作不能执行时,算法停止。
证明:
Hierholzer算法
Hierholzer算法是另一个寻找欧拉环游的算法,它采用深度优先搜索,不断找圈,最后合并为Euler环游。其的复杂度为$O(m)$,比Fleury算法的更小。
算法伪代码如下,其中cpath
记录当前圈,epath
记录总体路径。
1 | while cpath: |
中国邮路问题
中国邮路问题指的是:邮递员从邮局出发,每条街道至少行走一次,再回邮局。如何行走,其环游路程最短?
- 如果邮路图本身是欧拉图,可以直接用 Fleury 算法。
- 重要的是,如果是非欧拉图,如何重复行走街道才能使行走总路程最短?
定理
若 $W$ 是包含图 $G$ 每条边至少一次的闭途径,$W$ 具有最小权值当且仅当:
- $G$ 的每条边在$W$ 中最多重复一次
- 对 $G$ 的每个圈,在$W$ 中重复的边的总权值不超过非重复边总权值
算法
若图 $G$ 只有两个奇度顶点 $u, v$,则最优邮递员路径算法如下:
在 $u, v$ 间求出一条最短路 $P^*$
在 $P^*$ 上,给每条边添加一条平行边得 $G$ 的欧拉母图 $G$ ∗
在 $G^*$ 中运行 Fleury 算法
哈密顿图
如果经过图 $𝐺$ 每个顶点一次后能够回到出发点,称这样的图为Hamilton 图,简称 $𝐻$ 图。所经过的闭途径是 $𝐺$ 的一个生成圈,称为 $𝐺$ 的 Hamilton 圈。如果存在经过 $𝐺$ 的每个顶点一次的路,称该路为 Hamilton 路,简称 $𝐻$ 路。
判定H图是一个NP难问题。
定理
$H$圈的必要条件:若 $G$ 为 $H$ 图, 则对 $V(G)$ 的任一非空顶点子集 $S$, 有 $w(G-S) \leq|S|$。
可用来证明不是$H$圈。$w$指的是连通分支。
Dirac定理:对于 $n \geq 3$ 的单图 $G$,如果 $\delta(G) \geq n / 2$,则 $G$ 是 $H$ 图。
这个定理不是紧的
Ore定理:若 $d(u) + d(v) \geq n$ 对任意不相邻 $u, v$ 成立,则 $G$ 是 $\mathrm{H}$ 图。
这个定理是紧的
闭包和H图
闭图
在 $n$ 阶单图中,若对 $d(u)+d(v) \geq n$ 的任意顶点 $u, v$,均有 $u, v$ 相邻,则称 $G$ 是闭图。
定理:若 $G_{1}$ 和 $G_{2}$ 是同一个点集 $V$ 的两个闭图,则 $G = G_{1} \cap G_{2}$ 也是闭图。
闭包
包含 $G$ 的极小闭图称为 $G$ 的闭包,如果 $G$ 本身是闭图,其闭包是它本身。
如果 $G$ 不是闭图,则可以通过在度和大于等于 $n$ 的不相邻顶点对间加边来构造闭图
定理:
- 图 $𝐺$ 的闭包是唯一的
- Bondy定理:图 $G$ 是 $H$ 图当且仅当它的闭包是 $H$ 图
度序列和H图
设简单图 $G$ 的度序列是 $\left(d_{1}, d_{2}, \cdots, d_{n}\right), d_{1} \leq \cdots \leq d_{n}, n \geq 3$ 。若对任意 $m < \frac{n}{2}$, $d_{m} > m$ 或 $d_{n-m} \geq n-m$, $G$ 是 $\mathrm{H}$ 图。
TSP
不同的TSP问题:
- 一般TSP问题:给定一个城市集合和两两城市间的距离,找到最短的路径访问所有城市并回到出发城市。
- Metric TSP问题:城市间距离满足三角不等式
- Euclidean TSP:城市间的距离是欧拉距离
定理:对于所有$\rho >1$,寻找一个$\rho-$最优的TSP旅行路线是NP难题。
近似最优算法
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算法
- 首先计算图的最小生成树
- 对最小生成树先序遍历
- 先序遍历序列就是TSP问题的一个近似解
路径长度小于等于2倍的最优长度。
基于最近邻的算法
- 从任意顶点开始
- 如果已有顶点还未包含所有顶点:
- 找到离已有顶点最近的顶点$v_a$,记其离的最近的顶点为$v_b$。
- 找到离开$v_b$的边,其到达$v_c$。
- 将$v_a$加入已有顶点,并替换$v_b\rightarrow v_c$为$v_b \rightarrow v_a$
路径长度小于等于2倍的最优长度。
Christofides算法
- 找到一个最小生成树 T
- 找到T中奇度顶点的最小匹配 M,将 M 添加到 T
- 找到一个欧拉回路
- 简化回路
路径长度小于等于1.5倍的最优长度。
偶图的匹配
图的匹配
匹配的定义
定义:设 $M$ 是图 $G$ 的边子集(不含环),若 $M$ 中任意两条边没有共同顶点,则称 $M$ 是 $G$ 的一个匹配或对集或边独立集。
若 $v \in G$ 为 $M$ 中某条边的端点,称它为 $M$ 的饱和点;否则,称为 $M$ 的非饱和点。
如果 $𝑀$ 是图 $𝐺$ 包含边数最多的匹配,称 $M$ 是 $𝐺$ 的最大匹配。若最大匹配饱和了 $𝐺$ 的所有顶点,称完美匹配。一个图不一定存在完美匹配,若存在,不一定唯一。一个图的最大匹配也不一定唯一。
交错路与可扩路
𝑀 是图 𝐺 的匹配,𝐺 中一条由 𝑀 中的边和非 𝑀 中的边交错形成的路,称为 𝑀 交错路。若路的起点与终点是 𝑀 非饱和点,称为 𝑀 可扩路。
%%{ init: { 'flowchart': { 'curve': 'basis' } } }%% flowchart TD subgraph X A B C D end subgraph Y E F G H end A-.-F B---E & F B-.-G C---G C-.-H D---F & H
这里$A\rightarrow F \rightarrow B \rightarrow G \rightarrow C \rightarrow H$是一条交错路。
定理
- Berge定理(最大匹配充要条件):$𝐺$ 的匹配 $𝑀$ 是最大匹配的充要条件是 $𝐺$ 不包含 $𝑀$ 可扩路。
- Hall定理(偶图匹配存在性):设 $G=(X, Y)$ 是偶图, $G$ 存在饱和 $X$ 每个顶点的匹配的充要条件是:$\forall S \subseteq X,|N(S)| \geq|S|$。($N(S)表示S的邻居$)
- 推论:$k$正则偶图存在完美匹配
- 推论:每个$k\geq 2$方体都有完美匹配
- $K_{2n}$中完美匹配的个数为$(2n-1)(2n-3)\cdot \cdot \cdot 1$
- 树至多存在一个完美匹配
- Tutte定理:图 $𝐺$ 有完美匹配的充要条件为:对$𝑉$ 的任意非空真子集 $𝑆$,$𝐺$ − $𝑆$ 的奇分支个数 $𝑜 (𝐺 − 𝑆) ≤ |𝑆 |$。
图的点覆盖
对图 $𝐺$ 的顶点子集 $𝐾$,如果 $𝐺$ 的每条边都至少有一个点在 $𝐾$ 中,称 $𝐾$为 $𝐺$ 的一个点覆盖。顶点数最少的 $𝐾$ 称为最小点覆盖,|$𝐾$| 称为 $𝐺$ 的覆盖数。
定理:
- 设 $𝑀$ 是 $𝐺$ 的匹配,$𝐾$ 是 $𝐺$ 的覆盖,若 $|𝑀|$ = $|𝐾|$,则 $𝑀$ 是最大匹配,$𝐺$ 是最小覆盖。
- Konig定理:偶图中最大匹配的边数等于最小覆盖的顶点数。
匈牙利算法
匈牙利算法用于寻找完美匹配。参考视频:图论 匈牙利算法求最大匹配
算法流程
设 $G$ 是具有二部划分 $\left(V_{1}, V_{2}\right)$ 的二部图。
- 任给初始匹配 $M$(边集)。
- 若 $M$ 饱和 $V_{1}$ 则结束,否则转 3;
- 在 $V_{1}$ 中找一非 $M$ 饱和点 $x$,置 $S=\{x\}$,$T=\varnothing$;
- 若 $N(S)=T$,则停止,否则任选一点 $y \in N(S)-T$;
- 若 $y$ 为 $M$ 饱和点转 6,否则作求一条从 $x$ 到 $y$ 的 $M$ 可增广路 $P$,$M=M \Delta P$,转 2;
- 由于 $y$ 是 $M$ 饱和点,故 $M$ 中有一边 $\{(u, y)\}$,置 $S=S \cup\{u\}$,$T=T \cup\{y\}$,转 4。
其中,$N(S)$ 表示集合 $S$ 中所有点的邻点集合,$M \Delta P$ 表示环和(也就是将路径 $P$ 中的边与匹配 $M$ 进行交换)。
复杂度
匈牙利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$O(|V|*|E|)$,其中$|V|$是顶点数而$|E|$是边数。
Kuhn-Munkres 算法
Kuhn-Munkres 算法用于寻找最优匹配。假设 $G=(X, Y)$ 是边赋权完全偶图, $X=\left\{x_{1}, \cdots, x_{n}\right\} , Y=\left\{y_{1}, \cdots, y_{n}\right\}, w_{i j}=w\left(x_{i} y_{j}\right)$ 。那么求这个图的最优匹配,就是求一个具有最大权值的完美匹配
前置知识
可行顶点标号
若对任意的$x\in X,y\in Y$, 有$l(x)+l(y)\ge w(xy)$,称$l$是$G$的可行顶点标号。
对于任意$G$,均存在可行顶点标号:
相等子图
设 $l$ 是 $G$ 的可行顶点标号, 令 $E_{l}=\{x y \in E(G) \mid l(x)+l(y)=w(x y)\}$ , 称 $G$ 的生成子图 $G_{l}=G\left[E_{l}\right]$ 为 $G$ 对应于 $l$ 的相等子图。
定理:设 $l$ 是赋权完全偶图 $G$ 的可行顶点标号,若相等子图 $G_{l}$ 有完美匹配 $M^{}$ ,则 $M^{}$ 是 $G$ 的最优匹配。
Kuhn-Munkres 算法
参考文章:https://blog.csdn.net/lemonxiaoxiao/article/details/108704280
参考视频:图论 KM算法求最优匹配
算法步骤:
- 基于任意可行标号 $l$, 求出相等子图 $G_{l}$, 任选 $G_{l}$ 一个匹配 $M$。
- 若 $M$ 是完美匹配,算法终止; 否则, 令 $x$ 是一个 $M$ 非饱和顶点, 置 $S=\{x\}, T=\emptyset$。
- 若 $T \subset N_{G_{l}}(S)$, 转第 3 步; 否则有 $N_{G_{l}}(S)=T$, 修改标号 $l$ 如下:
- 在 $N_{G_{l}}(S)-T$ 中选择一个顶点 $y$, 若 $y$ 是 $M$ 饱和的, 记 $yz \in M$, 更新 $S \leftarrow S \cup\{z\}, T \leftarrow T \cup\{y\}$, 转第 2 步; 否则, 寻找 $G_{l}$ 中的 $M$ 可扩 $(u, y)$ 路, 用其更新 $M$, 转第 1 步。
另一种版本(我觉得更清晰):
- 从任何可行顶标(例如平凡顶标)$ l $ 开始,确定 $ \left(K_{n, n}, w\right) $ 的等子图 $ G_{l} $,并且在 $ G_{l} $ 中选取匹配 $ M $。若 $ M $ 饱和 $ V_{1} $,则 $ M $ 是完美匹配,也即 $ M $ 是最优匹配,算法终止。否则转入步骤 (2)。
- 基于匹配 $ M $,在 $ \left(K_{n, n}, w\right) $ 的 $ l $ 等子图 $ G_{l} $ 中执行匈牙利算法,该算法终止于 $ S \subset V_{1} $,$ T \subset V_{2} $ 且 $ N_{G_{l}}(S)=T $。利用公式 $ \alpha_{l}=\min \left\{l(x)+l(y)-\omega(x, y) \mid x \in S, y \in V_{2}-T\right\} $ 计算值 $ \alpha_{l} $,然后利用公式确定新的可行顶标 $ l^{\prime} $,并以 $ l^{\prime} $ 替代 $ l $,以 $ G_{l^{\prime}} $ 替代 $ G_{l} $ 转入步骤 (1)。
注意:
- 标号的调整不影响已有匹配
- 每次改变标号都会扩大$𝑇$,从而扩大匹配
- 完全图存在完美匹配
- 算法复杂度 $𝑂(𝑛^3 )$
任务分配匈牙利算法
问题:$𝑁$ 个人分配 $𝑁$ 项任务,每人分配一项,将一项任务分给一个人需支付报酬,如何分配任务,支付的报酬总数最少。也就是求最小权值的完美匹配。
算法步骤:
- 减去行最小值
- 减去列最小值
- 用最少的线条覆盖所有零(如果将0视为人$i$和任务$j$间的连线,找最小的点覆盖数就是找最大匹配)
- 如果需要 $n$ 条线,则停止,在零之间存在一个最优分配。
- 创建额外的零
- 找到步骤 3 中未被线条覆盖的最小元素(称其为 $k$)
- 从未覆盖的元素中减去 $k$,给被两次覆盖的元素加上 $k$。
- 转到步骤 3
平面图
如果能把图 $𝐺$ 画在平面上,使得除顶点外,边与边之间没有交叉,称 $𝐺$可以嵌入平面,或称 $𝐺$ 是可平面图。$𝐺$ 的边不交叉的一种画法,称为 $𝐺$ 的一种平面嵌入
平面上的自身不相交的封闭曲线称为 Jordan 曲线。
定理:Jordan 曲线把平面分成内外 2 部分,连接两部分的任意曲线必然与Jordan 曲线相交。
面
平面图 $𝐺$ 把平面分成若干连通片,称为 $𝐺$ 的区域,或面,其集合记为 $Φ$
- 面积有限的面称为内部面,否则称为外部面
- 顶点和边都与某个面关联的子图,称为该面的边界
面 $𝑓$ 的边界中含有的边数称为 $𝑓$ 的次数,记为 $𝑑𝑒𝑔(𝑓 )$
- 割边计算 2 次
定理
设$G=(n, m)$是平面图, $\sum_{f \in \Phi} \operatorname{deg}(f)=2 m$。
平面图欧拉公式:设 $𝐺 = (𝑛,𝑚)$ 是有 $𝜙$ 个面的连通平面图,$𝑛 − 𝑚 + 𝜙 = 2$。
- 推论:平面图 $𝐺$ 有 $𝑘$ 个连通分支,$𝑛 − 𝑚 + 𝜙 = 𝑘 + 1$
- 若连通平面图 $G$ 每个面 $f$ 满足 $\operatorname{deg}(f) \geq l \geq 3$ , 则 $m \leq \frac{l}{l-2}(n-2)$。隐含着$m\leq 3n-6$。
- 对任意简单平面图,有 $ \delta \leq 5$
$m$是边的数量,$n$是顶点的数量,$l$是每个面最小次数,$𝜙$是面数
图的嵌入性
定理:
- $G $ 可球面嵌入当且仅当 $ G $ 可平面嵌入。
- 所有图均可嵌入 $ \mathrm{R}^{3} $ 中。
平面图的判定
定理:
- 对简单图 $G$ , 若 $m>3 n-6$ , 则 $G$ 不是平面图。
- 对简单图 $G$ , 若 $m>\frac{l(n-2)}{(l-2)}$ , 则 $G$ 不是平面图。
- $K_5$和$K_{3,3}$不是平面图
- 至少有 9 个顶点的简单平面图的补图不是平面图,9 为顶点数的下界
通过同胚判定
如 $G_{1}$ 与 $G_{2}$ 通过反复 2 度顶点内扩充和收缩后变成同构, 称它们同胚
- 在图的边上插入一个 2 度顶点, 使一条边分成两条边, 称将图在 2 度顶点内扩充
- 去掉一个图的 2 度顶点, 使关联它们的两条边合并成一条边,称将图 G 在 2 度顶点内收缩
图的平面性在同胚意义下不变。
Kuratowski定理:$G$ 是平面图,当且仅当它不含 $ K_{5} $ 和 $ K_{3,3} $ 同胚的子图
- 推论:$G $ 是非平面图,当且仅当它含有与 $ K_{5} $ 和 $ K_{3,3} $ 同胚的子图
通过简单基础图判定
去掉 𝐺 中的环,用单边代替平行边而得到的图称为 𝐺 的基础简单图。
- 图 $𝐺$ 是平面图,当且仅当它的基础简单图是平面图
- 图 $𝐺$ 是平面图,当且仅当它的每个块是平面图
Wangner 判定定理
设 $𝑢𝑣$ 是简单图 $𝐺$ 的一条边,去掉该边,重合其端点,再删去由此产生的环和平行边,这一过程称为 $𝐺$ 的初等收缩或边收缩。
Wanger定理:简单图 $ G $ 是平面图,当且仅当它不含可收缩到 $ K_{5} $ 或 $ K_{3,3} $ 的子图 。
凸多面体与平面图
一个多面体,如果在体上任取两点,其连线均在体上,称为凸多面体。把凸多面体压缩在平面上,得到的平面图,称为该凸多面体的一维骨架。
定理:存在且只存在5种正多面体(plato 立体):正四、六、八、十二、二十面体。
平面图的对偶图
$ G $ 的对偶图 $G^{*}$ 构造如下
- 在 $G$ 的每个面 $f_{i}$ 内取一个点 $v_{i}^{}$ 作为 $G^{}$ 的一个顶点
- 对 $G$ 的一条边 $e$ , 若 $e$ 是面 $f_{i}$ 与 $f_{j}$ 的公共边, 连接 $v_{i}^{}$ 与 $v_{j}^{}$ , 若 $e$ 是面 $f_{i}$ 中的割边, 以 $v_{i}$ 为顶点作环。
对偶图性质:
- $G^{*}$ 的顶点数等于 $G$ 的面数
- $G^{*}$ 的边数等于 $G$ 的边数
- $G^{*}$ 的面数等于 $G$ 的顶点数
- $d\left(v^{*}\right)=\operatorname{deg}(f)$
- 同构的平面图可以有不同构的对偶图
定理:
- 平面图 $ G $ 的对偶图 $ G^{*} $ 连通
- 对平面图 $ G,\left(G^{}\right)^{} \simeq(同构) G $ 当且仅当 $ G $ 连通。
图的着色
边着色
对图 $G$ 的边进行染色,若相邻边染不同颜色,则称对 $G$ 进行正常边着色。
- 如果能用 $k$ 种颜色对 $G$ 进行正常边着色,称 $G$ 是 $k$ 边可着色的。$k$ 的最小值,称为 $G$ 的边色数,记为 $\chi^{\prime}(G)$。
- 若点 $v$ 关联的边的着色没有用到色 $i$,则称 $v$ 缺 $i$ 色。着相同颜色的边集称为该着色的一个色组。
对图的边着色,本质上是对边集合的一种划分,因此对应实际问题中的划分问题或分类问题。
定理
偶图$K_{n,m}$边色数:$\chi^{\prime}\left(K_{m, n}\right)=\Delta$
一般偶图边色数:对偶图 $G$,$\chi^{\prime}(G) = \Delta$。
简单图边色数(Vizing定理):对于简单图 $G$,其边色数 $\chi’(G)$ 为 $\Delta$ 或 $\Delta + 1$。
判断 $ \chi^{\prime}(G)=\Delta $ 还是 $ \chi^{\prime}(G)=\Delta+1 $ 一般情况下是困难的
- 引理:在简单图 $G$ 中,假设 $x$ 与 $y_1$ 是不相邻的两个顶点,$\pi$ 是 $G$ 的一个正常 $k$ 边着色。如果在着色 $\pi$ 下,顶点 $x$、$y_1$ 以及所有与 $x$ 相邻的点都至少缺少一种颜色,那么图 $G + xy_1$ 是 $k$ 边可着色的。
- 推论:若简单图 $ G $ 中只有一个最大度点或恰有两个相邻的最大度点, 则 $ \chi^{\prime}(G)=\Delta$
- 推论:对$n=2k+1$阶简单图G
- 若 $m > k\Delta$,则 $\chi^{\prime}(G) = \Delta + 1$。
- 若 $G$ 是正则图,则 $\chi^{\prime}(G) = \Delta + 1$。
点着色
对图 $G$ 的顶点进行染色,若相邻点染不同颜色,则称对 $G$ 进行正常点着色。
- 如果能用 $k$ 种颜色对 $G$ 进行正常点着色,称 $G$ 是 $k$ 点可着色的。
- $k$ 的最小值,称为 $G$ 的点色数,记为 $\chi(G)$。
- 着相同颜色的点集称为该着色的一个色组
对图的点着色,本质上是对点集合的一种划分,因此对应实际问题中的划分问题或分类问题。
定理
- 对于任意图 $G$,有 $\chi(G) \leq \Delta + 1$。
- Brooks定理:连通简单图 $G$,如果它既不是奇圈,又不是完全图,那么满足不等式 $\chi(G) \leq \Delta$。
Brooks定理改进:对于简单图 $G$,则有 $\chi(G) \leq \Delta_{2}(G) + 1$;若 $G$ 中最大度点互不邻接,则 $\chi(G) \leq \Delta(G)$。
- 记$N(u)$ 是顶点 $u$ 的邻居顶点集合。若记 $V_{2}(G)=\{v \mid \exists u \in N(v): d(u) \geq d(v)\}$,则次大度 $\Delta_{2}(G)=\max \left\{d(v) \mid v \in V_{2}(G)\right\}$。
五色定理:每个平面图都是5可着色的。
- k着色,即给定一个图,问是否可以k着色,是NP难问题。
算法
对一般图的点染色是一个NP难问题。
$Δ(𝐺) + 1$ 的点着色算法:将顶点任意排序为 $v_{1}, \cdots, v_{n}$ , 将颜色任意排序依次染 $v_{i}$ , 每次用可能的最小颜色染 $v_{i}$ 。
不能保证得到最佳染色方案。
Welsh—Powell 改进:按顶点度数由大到小的次序着色,即先处理瓶颈结点。
随机图
给定 $N$ 与 $p$,对任意一对顶点,以概率 $p$ 连边,产生随机图记为 $G_{np}$。
边数:$\bar{M} = p \cdot\binom{N}{2} = \frac{p N(N-1)}{2}$
平均度数:$\bar{k}=2 \bar{M} / N=(N-1) p$
单个顶点度为$k$的概率:当 $k \ll N$ 时,$P(k)$ 近似于 Poisson 分布。
定理:记 $N_G$ 为 $G_{Np}$ 最大连通分支的顶点个数
- 当 $\bar{k} = Np < 1$ 时,$N_G = O(\ln N)$;
- 当 $\bar{k} = 1$ 时,$N_G = O\left(N^{2/3}\right)$;
- 当 $1 < \bar{k} < \ln N$ 时,巨连通分支存在;
- 当 $\bar{k} > \ln N$ 时,$N_G = N$,即 $G$ 是连通图。
有向图
有向图是由顶点集 $V$ 和有向边集 $E$ 组成的。
- 有向路径是一个顶点列表 $\{v_i\}$,满足 $v_i v_{i+1} ∈ E$。如果存在从 $s$ 到 $t$ 的有向路径,则称 $t$ 是从 $s$ 可达的。
有向无环图(DAG)是一个没有有向环的有向图。
只有出边的顶点称为源点。
只有入边的顶点称为汇点。
如果对于所有的 $u, v ∈ V$,$u$ 都是从 $v$ 可达的,则称有向图是强连通的。
强连通分量是一个最大的强连通子图。
核有向无环
假设给定一个有向图$𝐷$,定义另一个有向图$𝐾(𝐷)$。
- 在 $K(D)$ 中,每个顶点映射到 $D$ 的一个强连通分量。
- 如果 $D$ 中存在从对应于 $u$ 的分量到 $v$ 的边,则 $uv ∈ E(K(D))$。
- $K(D)$ 被称为 $D$ 的核有向无环图(kernel DAG)。
寻找强连通分量
Kosaraju算法:
- 在图 $G$ 上运行深度优先搜索(DFS),并记录每个顶点的完成时间(每探索一个点时间+1)。
- 将图 $G$ 中所有边的方向反转。
- 从完成时间最大的节点开始在反转后的图上运行DFS,每当遇到死胡同时,就添加一个新的SCC。
传递闭包
传递闭包是一个有向图,它具有与 $D$ 相同的顶点集,但只在 $t$ 从 $s$ 可达时,从 $s$ 到 $t$ 有一条边。
计算传递闭包
方法一:计算邻接矩阵的布尔乘法$A^n$
- 使用逻辑与(AND)作为乘法($\times$),逻辑或(OR)作为加法(+)。 -
- 复杂度:$O(n^4)$
改进方法:计算直到 $A^i$ 收敛。
进一步改进:计算 $A, A^2, A^4, \cdots$:复杂度:$O(n^3 \log n)$
拓扑排序
给定一个有向无环图 $G$,找到一个总排序,使得对于所有的 $uv \in E(G)$,在排序中 $u$ 都在 $v$ 之前。
算法:
- 识别一个源点 $s$
- 如果没有源点:停止(存在循环)
- 删除 $s$ 及其相关边,将 $s$ 加入队列
- 如果图不为空:回到步骤 1
复杂度:$O(n + m)$。
应用:调度
- 任务 $v$ 需要时间 $\text{time}[v]$ 来执行
- 存在优先级约束
- 问题:每个任务最早何时能完成?
算法:
- 计算顶点的拓扑顺序
- 初始化 $\text{fin}[v] = 0$ 对于所有 $v$
- 按拓扑顺序考虑 $v$:对于每条边 $v \rightarrow w$,设置 $\text{fin}[w] = \max(\text{fin}[w], \text{fin}[v] + \text{time}[w])$
点覆盖
给定无向图 $G$,找到一个最小顶点集 $V_0 \subseteq V$,使得如果 $(u, v) \in E(G)$,那么 $u \in V_0$ 或 $v \in V_0$。即通过选择顶点来覆盖边。是NP难问题。
APPROX-VERTEX-COVER 是一个多项式时间的 2-近似算法。
存在一个最优顶点覆盖,它不包括任何叶子 - 用其父节点替换覆盖中的任何叶子*
树上的点覆盖
存在一个最优顶点覆盖,它不包括任何叶子节点:用其父节点替换覆盖中的任何叶子节点。
用以下算法可以得到最优解:
- 初始化集合 C 为空:这是算法的起始步骤,创建一个空集合 C,用于存储算法的结果。
- 循环执行:这一部分是算法的核心,包含以下步骤:
- 条件判断:检查图 G 中是否至少存在一个叶子节点。如果不存在,则跳出循环。
- 添加父节点:在每次迭代中,将图 G 中所有叶子节点的父节点添加到集合 C 中。
- 删除节点:从图 G 中删除所有的叶子节点及其父节点。
- 返回集合 C:当循环结束后,算法返回集合 C 作为最终结果。
更优算法
定理:考虑一个图 $G$ 和它的边 $uv$。令 $G_u$ 为通过删除顶点 $u$ 及其关联边得到的图。图 $G$ 有一个大小为 $k$ 的顶点覆盖,当且仅当 $G_u$ 或 $G_v$ 有一个大小为 $k-1$ 的顶点覆盖。
算法:
- 如果 $E=\emptyset$,则返回 $\emptyset$;
- 如果 $k=0$ 且 $E\neq\emptyset$,则返回 $\perp$;
- 从 $E$ 中选择任意一条边 $(u,v)\in E$;
- $S1=VERTEX-COVER-SEARCH(Gu,k-1)$;
- $S2=VERTEX-COVER-SEARCH(Gv,k-1)$;
- 如果 $S1\neq\perp$,则返回 $S1\cup\{u\}$;
- 如果 $S2\neq\perp$,则返回 $S2\cup\{v\}$;
- 返回 $\perp$。
带权树的点覆盖
给定: 一个无向的、顶点加权的图 $G$。
目标: 找到一个权重最小的顶点子集 $V_0 \subseteq V$,使得如果边 $(u, v) \in E(G)$,那么 $u \in V_0$ 或 $v \in V_0$。
算法:
求以下问题的解
约束:
在图中执行以下算法:
- C = ∅
- 根据刚才计算出来的一个最优解 $\bar{x}$
- 对于每个顶点 $v$ 属于 $V$,如果 $\bar{x}(v) \geq \frac{1}{2}$,$C = C \cup \{v\}$
- 返回 $C$
RAND-VC是一个期望中2-近似的多项式时间算法